二十一、夾雜
夾雜主要的產生原因
由于夾雜坯料帶有金屬或非金屬夾雜,在上道工序未被發現,在擠壓后殘留在制品表面或內部。
防止方法
加強對坯料的檢查(包括超聲波檢查),以杜絕含有金屬或非金屬夾雜的鑄坯進入擠壓工序。
二十二、水痕
制品表面的淺白色或淺黑色不規則的水線痕跡,稱為水痕。
水痕主要的產生原因
1、清洗后烘干不好,制品表面殘留水分;
2、淋雨等原因造成制品表面殘留水分,未及時處理干凈;
3、時效爐的燃料含水,水分在制品時效后的冷卻中凝結在制品表面上;
4、時效爐的燃料不干凈,制品表面被燃燒后的二氧化硫腐蝕或被灰塵污染;
5、淬火介質被污染。
防止方法
1、保持制品表面干燥、清潔;
2、控制好時效爐然料的含水量和清潔程度;
3、加強淬火介質的管理。
二十三、間隙
直尺橫向疊合在擠壓制品某一平面上,直尺和該面之間呈現一定的縫隙,稱為間隙。
間隙主要的產生原因
擠壓時金屬流動不均或精整矯直操作不當。
防止方法
合理地設計、制造模具,加強修模,嚴格按規程控制擠壓溫度和擠壓速度。
二十四、壁厚不均
擠壓制品同一個尺寸在同一截面或縱向上壁厚有薄有厚,不均勻的現象,稱為壁厚不均。
壁厚不均主要的產生原因
1、模具設計不合理,或工模具裝配不當;
2、擠壓筒與擠壓針不在同一中心線上,形成偏心;
3、擠壓筒的內襯磨損過大,模具不能牢固地固定好,形成偏心;
4、鑄錠毛坯本身壁厚不均,在一次和二次擠壓后,仍不能消除,毛料擠壓后壁厚不均,經軋制、拉伸后沒有削除;
5、潤滑油涂抹不均,使金屬流動不均。
防止方法
1、優化工模具設計與制造,合理裝配與調整;
2、調整擠壓機與擠壓工模具的中心;
3、選擇合格的坯料;
4、合理控制擠壓溫度、擠壓速度等工藝參數。
二十五、擴(并)口
槽形、工字形等擠壓型材產品兩側往外斜的缺陷,稱為擴口,往內斜的缺陷,稱為并口。
擴(并)口主要的產生原因
1、槽形或類似槽形型材或工字形型材的兩個“腿部”(或一個“腿部”)的金屬流速不均;
2、槽底板兩側工作帶流速不均;
3、拉伸矯直機不當;
4、制品出模孔后,在線固溶處理冷卻不均。
防止方法
1、嚴格控制擠壓速度和擠壓溫度;
2、保證冷卻的均勻性;
3、正確設計與制造模具;
4、嚴控擠壓溫度與速度,正確安裝工模具。
二十六、矯直痕
擠壓制品上輥矯直時產生的螺旋狀條紋,稱為矯直痕,凡是上輥矯直的制品都無法避免出現矯直痕。
矯直痕主要的產生原因
1、矯直輥輥面上有棱;
2、制品的彎曲度過大;
3、壓力太大;
4、矯直輥輥子角度過大
5、制品橢圓度大。
防止方法
根據產生的原因采取相應的處理辦法進行調整。
二十七、停止痕、瞬間印痕、咬痕
在擠壓時停止擠壓產生在制品表面并垂直于擠壓方向的帶狀條紋,稱為停車痕;在擠壓過程中產生在制品表面并垂直于擠壓方南的線狀或帶狀條紋,稱為咬痕或瞬間印痕(俗稱“假停車痕”)
在擠壓時,穩定地黏附于工作帶表面的附著物,瞬間脫落黏附在擠壓制品表面形成花紋。停止擠壓時出現的工作帶橫紋,稱為停車痕;在擠壓過程中出現的橫紋,稱為瞬間印痕或咬痕,在擠壓時會發出聲響。
停止痕、瞬間印痕、咬痕主要的產生原因
1、鑄錠加熱溫度不均勻或擠壓速度和壓力有突變;
2、模具主件設計、制造不良或裝配不平、有間隙;
3、有垂直于擠壓方向的外力作用;
4、擠壓機運行不平穩,有爬行現象。
防止方法
1、高溫、慢速、均勻擠壓,擠壓力保持平穩;
2、防止垂直擠壓方向的外力作用于制品上;
3、合理設計工模具,正確選擇模具的材料、尺寸配合、強度與硬度。
二十八、內表面擦傷
擠壓制品內表面在擠壓過程中產生的擦傷,稱為內表面擦傷。
內表面擦傷主要的產生原因
1、擠壓針粘有金屬;
2、擠壓針溫度低;
3、擠壓針表面質量差,有磕碰傷;
4、擠壓溫度、速度控制不好;
5、擠壓潤滑劑配比不當;
防止方法
1、提高擠壓筒和擠壓針的溫度,控制好擠壓溫度和擠壓速度;
2、加強潤滑油過濾,經常檢查或更換廢油,抹油應均勻、適量;
3、保持毛料表面潔凈;
4、及時更換不合格的模具和擠壓針,并保持擠壓工模具表面干凈、光潔。
二十九、力學性能不合格
擠壓制品的hb、hv等力學性能指標不符合技術標準的要求或很不均勻,稱為力學性能不合。
力學性能不合格主要的產生原因
1、合金的化學成分主元素超標或配比不合理;
2、擠壓工藝或熱處理工藝不合理;
3、鑄錠或坯料質量差;
4、在線淬火沒達到淬火溫度或冷卻速度不夠;
5、人工時效工藝不當。
防止與控制措施
1、嚴格按標準控制化學成分或制定有效的內標;
2、采用優質鑄錠或坯料;
3、優化擠壓工藝;
4、嚴格執行淬火工藝制度;
5、嚴格執行人工時效制度并控制好爐溫;
6、嚴格測溫與控溫。
三十、其他因素
總之,經綜合治理,有效消除上述鋁合金擠壓制品30種缺陷,達到優質高產,長壽命,又有美觀商品表面,創品牌,給企業帶來生機和興旺,有顯著技術經濟效益。